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 - 河南中考服务平台

河南中考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试卷 > 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

试卷: 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

0 31 2 全屏

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 下面河南的历史遗址中,可以作为大运河遗址点的是      

A.三门峡县崤函古道遗址               B新郑郑韩故城遗址

C.洛阳含嘉仓遗址                     D.洛阳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

 

2.“师夷长技”的思想为处于黑暗中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一盏指路的明灯。这一思想最终得以实践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康有为疾呼“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的原因是签订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 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史馆中有一条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带。这条皮带的主人是红四方面军战士周国才。据此“第13集团军”的前身可以追溯到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5.经过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列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南京大屠杀  ②中共七大  ③台儿庄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

 

6.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7.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向中朝边界推进,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声称:“鸭绿江并不是把两国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对麦克阿瑟的上述讲话理解正确的是      

A.承认鸭绿江是中朝边界                B.了解中朝两国关系密切

C.联合国军可以进攻中国                D.中国会派军队援助朝鲜

 

8.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指出:“我们对中央提出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不要把它片面化、绝对化……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犯右倾保守或急躁冒进的错误。”这篇社论      

 

A.助长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肯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             D.认识到三大改造中存在冒进的倾向

 

9.右图是这说明改革开放人们饮食的变迁,这说明改革开放      

A.提升了综合国力

B.提高了国际地位

C.改善了人民生活

D.扩大了社会交往

 

10.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能够契合这一道理的外交事件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与亚太经合组织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上海合作组织

 

11.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情况汇总表。由其发展历程可见,不同时期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相同点是      

A.始终领先世界     B.坚持独立自主     C.拓展国际市场     D.依靠国际援助

 

12.恩格斯在评价近代某次重大文化运动时说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一一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据此,这一文化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13.史学家保罗·芒图在论述英国近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总结道:大不列颠的确是各国中最适合商业的国家,这是由于它的岛国的位置,同样也是由于它的政体的自由和优越性所致该历史学家意在强调      

A.特殊的地理位置对英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B.近代商业的发展对英国经济的重大意义

C.政治创新为英国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D.民主自由的传统造就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14.有这样一幅反映美国发展历程的画:一辆火车穿越时空隧道,火车头上标着“美国”字样,第一节车厢上写着“欧洲人来到新大陆”,第二节上写着“打跑英国人”;第三节上写着“打倒奴隶制”;第四节上写着“世界第一”。其中,第三节车厢对应的史实是      

A.三角贸易          B.独立战争          C.南北战争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5.据统计,世界人口在15世纪、16世纪、17世纪、18世纪分别增长了28.2%、11.9%47.5%80.6%。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幅度明显加大。造成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医疗事业的进步              B.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移民的开始

C.民主政治制度的普遍建立              D.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

16.列宁曾指出:按国家政治制度来说,我们比英国和德国的还要先进,而同时按国家资本主义组织,按文化水准,按施行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准备程度来说我们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都还要落后。遂使我们决心向资本家提出必要的特殊的“赎买”。此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原因             B.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原因

C.苏联工业化开展的必然性                  D.苏联农业集体化出台的背景

 

17. 观察1933-1937年美国经济活动指数表(1923-1925年月平均指数为100),出现表中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罗斯福新政的实行               B.对外战争的刺激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该材料可用来探究      

A.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B.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C.世界一体化的影响                D.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

 

19.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形成、日本兴起、中国重返联合国,这些事件突出反映了      

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并不太平 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③新兴力量冲击着美国的霸权 ④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列宁评价一本书时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着作;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指      

A.《物种起源》     B.《共产党宣言》     C.《战争与和平》     D.《美国的悲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材料二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河岸)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种田)不稿(收割),胡取禾三百廛(束、捆)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同“悬”)短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氓之蚩蚩,抱布贸(交换)丝。

材料三 平原上到处塞满人群,铜光闪熠,人和战马挤在一起,大地在脚下摇荡,与双方进逼。两位最杰出的壮勇在两军之间的空地,急于击杀

(1)材料一中的两部作品在成书的过程中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2)文学作品带有时代的印记。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节选的内容,你分别解读出哪些历史

 

信息?(2分)

 

(3)综上所述,你在学习历史的方法上得到了哪些启示?(1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前,我国国民在政治属性上属于臣民的范畴。在君民关系中,民众通常自称或被称为贱民、草民、小民,臣子通常自称为微臣、卑臣、罪臣。在官民关系中,民众自称是小人,官员则是大人。

材料二 这场革命打破了“私天下”的历史循环,推出了“天下为公”的理念,臣民”概念由此退出民国法律体系,“国民”“人民”概念频频出现。...…1913年,上海群益书社翻译出版《美国公民学》,这是中国最早引进的公民读本。学校开设《公民学》科目则始自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大中学校都曾开设过公民教育课程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2分)

 

(2)材料二中对民众的称谓与材料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近代推动民众称谓变化的重大政治事件。(2分)

 

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七年电影”,特指新中国成立后的前17年(即1949年至1966年)的中国电影,这一时期的电影与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电影可以单一依从政策要求而没有市场压力。老百姓则将这一阶段的电影统称为“红色电影”。……这一时期的许多电影都是有相当思想、艺术质量的好作品。仅1959年,就有彩色宽银幕影片《风从东方来》《老兵新传》《万水千山》;彩色片《林则徐》《林家铺子》《青春之歌》等17部献礼作品。它们无论从政治上、艺术上、技术上,都达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最高水平。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涉及电影更多的话题集中在改革、票房、策划、档期、买断、盗版、明星、市场等,和艺术欣赏直接相关的编剧、创新、手法、思想等则渐为鲜见。人们对电影艺术的概念已经转向,大众文化占据主要位置的时代,纯粹艺术的口吻显得软弱无力。……丑星、幽默形象代替了奶油小生主角地位,娱乐成为自觉追求等等,多元文化成为电影基本状况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影在观念上发生的变化(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电影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时代与艺术发展的认识。(1分)

 

24.(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日本经历了三次崛起,包括近代日本的崛起、战后日本的崛起及当前的“第三次崛起”。日本在近代崛起的同时却又走上了畸形之路…...

材料二 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神艺

材料三 日本学者中根千枝指出,日本之所以在近代工业革命和军事革命中后来居上,其内在原因在于国民的服从性极强,这种意识的根源就是集体主义,日本人为了集团的利益、民族的复兴,忘我的工作。……日本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认为日本经常注意吸收革新的外国技术。尤其在与欧美差距较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间,十分注意技术上的追赶。…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在总结目本民族战胜困难时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成近代日本第一次崛起的重大历史事件。(1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在近代创造了怎样的“神话”?(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有哪些?(4分)

 

25. (5分)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反映史实之间的联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