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文将从近几年中招历史出题规律、命题理念等方面对中招历史考试进行解析,并总结答题技巧。
一、出题规律
首先我们看一下近几年历史各部分在中考真题中所占分值与比重:
1.试题顺序:
选择题:古代(1)、中近(6)、中现(4)、世近(5)、世现(4)
非选择题:古代史(5)、中近(7)、中现(6)、世界史(7)、小短文(5)
2.比重不同
中国近现代史:50%(25分);世界近现代史:38%(19分);古代史:12%(6分)
3.命题理念
图文结合,材料突出。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乡土情怀,周年热点。
二、解题技巧
1.选择题
答题技巧:
判断对象知特征;材料释义缩句解;问询因果遵原则;概括主题逆向判;分析图表取信息。
方法共同点:
一抓关键词、二要联知识
A.判断对象知特征
判断对象是指:
a.题干结构:材料 未知对象设问;
b.具体问法:这次事件怎样?
c.选项设置:不同事件的名称、过程或影响。
d.出现频率:非常高
特征是指:
材料中限定词;确定对象;选择选项。
真题一:
(2016·18)罗斯福曾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材料中的“这场战争”( )
A.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B.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C.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解析:首先判断对象“罗斯福”,材料中限定词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由此可知此战争指的是“罗斯福新政”,那么答案是C。
真题二:
(2017·5)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解析:首先判断对象“上海”“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材料中限定词是“新的革命火种”由此可知此会议指的是“中共一大”,那么答案是A。
B.材料释义缩句
材料释义指的是:
a.题干结构:材料 已知对象设问;
b.具体问法:该材料反映……怎样?
c.选项设置:材料的高度概括。
d.出现频率:比较高。
缩句解指的是:
提炼材料中心思想;寻找同义句。
真题一:
(2017·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解析:首先我们提炼材料中的中心思想“戊戌变法”,那么可知,它的意义“将封建思想打开缺口”与选项中A的表述意义相同。故选A.
真题二:
(2017·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解析:首先我们提炼材料中的中心思想“孙中山接受太平天国影响”,即“太平天国影响了孙中山”。故选C
真题三:
(2016·13)1770-1780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注意力中心……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下面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解析:缩句:思想由欧洲传向美洲;事件由美洲影响欧洲。特征:1770年。故答案是A
C.问询因果遵原则
问询因果指的是:
a.题干结构:类型多样。
b.蒙题技巧:太过绝对的不选、
c.意思相近的不选。
原则指的是:
结合时间先后,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与材料关系密切。
真题一:
(2016·7)1953年,我国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因于(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土地改革完成
解析:时间:1953年。材料主题:农村经济发展。答案是D.
(2014·14)到1899年时,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这得益于( )
A.日本大化改新的成效 B.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C.西方国家的扶植和支持 D.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解析:时间:1953年。材料主题: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答案是B.
D.概括主题逆向判
概括主题指的是:
a.题干结构:给几幅图片、几个文件。
b.具体问法:反映主题正确的是?
逆向判是指:
从选项入手看材料是否都符合该选项。
真题:
(2016·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解析:我们根据选项可以判断其合理性。故选A.
E.分析图表取信息
真题:
(2015·1)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由图“1900年发生的战役”可知图示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与之有关的便是答案D.
2.材料型非选择题
A.材料分析(提取信息、分析对比、分析概括)
a.针对一则材料要求提取信息
设问方法:材料几反映了什么?材料几说明了什么?
b.针对多则材料进行分析对比
设问方法: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的变化,比较……的不同。
c.针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
设问方法: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的原因。
解题步骤:
一看(看分值、看依据、看问题);
二找(从材料中找、从相关知识点找);
三规范(用简洁的、准确的语言表述)。
真题一:
〖2015年22题第(2) 题〗
材料二 据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2)根据材料二,1898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原因有哪些?(2分)
解析:提炼材料中的关键句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可概括为四点:?外国商品倾销;?列强在华设厂;?政府加重税收;?封建官吏勒索。
真题二:
〖2016年24题第(1) 题〗
材料一 在欧洲大陆,法国和德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战争,积怨甚深,成为宿敌。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把矿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割让给德国,并交付大量赔款。从德国占领这两个地区的第一天起,法国就开始为复仇做准备,法、德结下了“世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法、德两国的“世仇”在20世纪有哪些表现?(3分)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概括一下可知,答案有三种表现:?一战前,法国和德国分属不同军事政治集团,进行军备竞赛;?一战中法、德交战,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严惩德国;?二战中德国占领法国。
B.直接设问
真题:
〖2015年21题第(1) 题〗
材料一
(1)材料一的图二与图一相比较,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城市开始成为起点与它们曾是哪些王朝的都城密切相关?
解析:从长安延伸到洛阳或洛阳也成为起点。(1分,答案必须体现变化。)西汉;(1分) 东汉。(1分)
C.发表感想(动手做图)
设问方式:有什么启发?借鉴?
分值:小
要求:言之有理,价值观正确,符合题意即可
真题:
〖2017年23题第(1) 题〗
材料一:
时间历史事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7年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1961 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971年10月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1972年9月中日建交
(1)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4分)
解析:注意关键词:挑事件、画箭头、说联系。
不同图示最突出的作用:
箭头示意图:表示联系
表格:同类事件对比
时间轴:梳理时间先后顺序
大括号:归纳整理某个专题
D.小短文(一幅图、两幅图、关键词)
a.答题三关键:题目、史实、联系
b.常用短文结构:
题目:找共同点或突出的不同点
短文结构:史实 史实联系/异同
真题一:
(2015·25)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图1.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 图2.《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解析:
题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共同点)
短文:1937年7月7日,日本向卢沟桥发起进攻,国民党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掀开全民族抗战序幕。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胜利也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帮助。
真题二:
(2017·25)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解析:
题目:分裂与统一(不同点)
短文: 17世纪开始,英国开始对印度进行殖民活动,印度逐渐沦为英国殖民地。二战后初期,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最终印度虽获得独立,但被迫实行印巴分治。鸦片战争后,香港被割让给英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回归开辟了道路,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的主权。印度和香港都曾经被英国殖民,但最终一个被迫分裂,一个回到了祖国怀抱。
答题公式
一. 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v 1.历史背景=(国内 国际)(经济 政治 文化 ……)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结构 经济格局 ……
⑵政治背景=政局 制度 体制 政策 阶级 民族 外交 军事 ……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 科技 教育 ……
v 2.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v 3.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 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v 4.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 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v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v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二. 历史内容=经济 政治 文化 ……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u 1.经济内容: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结构、布局 ……
⑴古代经济=经济制度 经济政策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经济结构、布局 ……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 土地 租税 赋役 人身 ……
②农业经济=人口 土地 工具 水利 作物 布局 ……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 矿冶 陶瓷 ……)(技术 布局 ……)
④商品经济=城市 交通 商品 市场 货币 边贸 外贸 ……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 经济重心变化 经济方式扩展 ……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 经济成份 国际经济 ……
①经济发展要素=技术 资金 市场 原料 劳力 经济结构 经营方式 政策 ……
②经济成份=自然经济 外资 合资 民资 官资 国营 集体 个体 ……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 (生产 管理 资本 技术 市场 关税)(协作 竞争)
u 2.政治内容=制度 体制 政策 阶级 民族 外交 军事 ……
⑴古代政治=政局 制度 中央 地方 阶级 军事 财政 民族 对外 ……
⑵近现代政治=政局 制度 政体 体制 政权 政治力量 权力 权利 ……
⑶国际政治=体系 格局 集团 合作 战争 对抗 妥协 ……
u 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文化交流 ……
⑴自然科学=(科学理论 科技发明)(天文 地理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医学 农学 ……)
⑵社会科学=思想.宗教 教育 史学 文学 艺术 ……
⑶文化交流=(民族 对外)(传播 吸收) 文化地位 ……
u 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
三.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
2 1. 性质分析:任务 领导阶级 主力 手段 结果……
2 2. 影响或意义=(国内 国际)(经济 政治 文化) 深远影响……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结构 经济格局 ……
⑵政治影响=格局 制度 体制 政权 政策 阶级 民族 ……
⑶文化影响=思想 科技 教育 文学艺术 ……
2 3. 判断成败及原因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 客观)(经济 政治 军事 策略 ……)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 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2 4. 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 教训)→启示
⑴政治=国情 领导 群众 武装 民主 法制 思想 策略 ……
⑵经济=生产力 生产关系 客观规律 发展战略 ……
⑶文化=批判 改造 继承 发展 ……
2 5. 历史评价=(积极因素 消极因素)史实 结论
⑴人物评价=属性 事迹 影响(进步 局限) 结论……
⑵事件、事态评价=概况 性质特点 影响(进步/反动 正义/非义) 结论…
综合推荐
精彩活动
2019年5月18日下午2:30
郑州市基石中学(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178号)
©2000-2018 河南中考服务平台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正光路 邮政编码:450046 电子信箱:haoyande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