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6-19 题。(共 10 分)
(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 分)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 自己的话填空。(3 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 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语段(二)用② 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6-19 题。(共 10 分)
(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 分)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 自己的话填空。(3 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 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语段(二)用② 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
16.B(2分)
17.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一食”1分,“食马者”的“食”1分,大意1分。共3分)
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
19.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 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③统治者应釆取措施,招贤纳士(意思对即可。一空1分,共3分)
58 .
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共 12 分)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12.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2 分)
1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14.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 分)
15.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3 分)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 愈合。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
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共 12 分)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12.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2 分)
1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14.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 分)
15.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3 分)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 愈合。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
12.①发现了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在成年生物体中也具有活性。②研制出一种微型植入器让它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13.打比方作比较。(2分)把生病的人体比作感染病毒的电脑,把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比作磁盘格式化,把这种特殊基因比作杀毒软件,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基因作用更强大,能在成年生物体中增强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
14.逻辑顺序。第⑤段指出研究成果,第⑥段介绍工作原理和过程,第⑦段展望应用前景。(意思对即可。“说明顺序”1分,“简要分析”2分。共3分)
15.“可以”示例:放在第①段中合适,因为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段开头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是一致的。(意思对即可。一句1分,共3分)
“不可以”示例: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病变的器官自愈的问题,(2分)而这则材料所讲的是人体自身靠遗传就具有的自愈能力。(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59 .
阅读下文,完成 8-11 题。(共 16 分)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 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8.“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4 分)
(1)① ,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② ,波澜又起。
9.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0.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4 分)
1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 分)
阅读下文,完成 8-11 题。(共 16 分)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 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8.“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4 分)
(1)① ,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② ,波澜又起。
9.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0.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4 分)
1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 分)
8.①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
②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意思对即可。一处2分,共4分)
9.①突出了母亲对蜗牛照料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蜗牛对于母亲的特殊意义。②为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作铺垫。(意思对即可。一方面2分,共4分)
10.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二: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三: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心理。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已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合理即可。4分。若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1.①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
②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
③表现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写出任意两个方面分析合理即可。一个方面2分,共4分。若有其他理解,分析符合文意也可酌情给分)
60 .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 7 分)
据调查,近两年来,中学生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数字化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不同,它是借助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的。
(1)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3 分)
表一: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使用率 表二:我国国民每天使用各媒介阅读时长
①
②
③
(2)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数字化阅读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 理由充分。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③不少于 50 字。(4 分)
某校八年级的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 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着,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 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 7 分)
据调查,近两年来,中学生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数字化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不同,它是借助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的。
(1)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3 分)
表一: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使用率 表二:我国国民每天使用各媒介阅读时长
①
②
③
(2)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数字化阅读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 理由充分。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③不少于 50 字。(4 分)
某校八年级的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 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着,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 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1)①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使用率逐年增长。
②数字媒介阅读时长超过纸质媒介阅读时长。
③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最快。(意思对即可。一条1分,共3分)
(2)示例一:数字化阅读有利也有弊。它有利于人们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开阔视野,满足兴趣爱好。但它信息繁杂,其中的不良信息对中学生健康成长不利。
示例二:我们要合理使用数字化阅读。既要用它来获取丰富的信息,开阔视野,满足兴趣爱好;又要注意分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不要影响学习和生活。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总说”1分,“分说”2分,“不少于50字”1分。共4分)(共7分)